日圓貶值是日本的慢性毒藥還是長期處方箋?

2025年11月13日、東京外匯市場上,美元兌日圓一度逼近155大關。早上喝杯咖啡的價錢,又比上個月貴了點。超市的進口牛肉、汽油價錢也悄悄上漲。很多人抱怨:「日圓怎麼老是跌?」
但另一方面,豐田汽車的業績預測又上調了,訪日遊客在銀座掃貨掃到手軟。日經指數也跟著水漲船高。
日圓貶值到底是毒藥還是藥?最新數據告訴我們,這把刃有兩面,而且越來越鋒利。

1. 處方箋的一面:出口企業笑呵呵,股市愛死了

先說好的那面。
2025年上半年的財報季,豐田、索尼、本田這些出口大戶,個個業績亮眼。豐田汽車2025年4-9月營業利益預計上修到2.9兆日圓,理由?「匯率貢獻1.1兆日圓」。換句話說,日圓弱勢讓海外賺的美元換回來多了一大筆。

不只汽車,半導體設備、機械工具也一樣。日圓貶1日圓,這些企業的營業利益平均多個幾百億。2025年春闘後,大企業加薪5%以上,員工荷包鼓了,老闆也敢投資新廠。
股市呢?日經平均從年初的38,000點一路衝到41,000點以上,外資買超日本股票超過10兆日圓。他們的邏輯簡單:日圓弱→企業賺→股價漲→再買。

2. 慢性毒藥的一面:老百姓買東西越來越貴,實質薪水縮水

壞的那面更直接打到每個人錢包。
2025年1-9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除生鮮)平均上漲3.2%。汽油、麵包、牛奶,全都貴了。輸入依存的日本,能源99%、小麥90%靠進口,日圓弱勢等於直接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實質薪水呢?厚生勞動省數據顯示,2025年1-9月平均實質薪水前年比-0.4%。大企業員工勉強加薪5%,但中小企業只有3%,非正規員工更慘。結果?大家不敢花錢,個人消費連續三季低迷。

貿易收支也沒好到哪去。2025年5月貿易赤字6376億日圓,季節調整後連續三個月赤字。出口量其實沒增加多少,靠日圓貶值撐起金額而已。進口能源價格暴漲,吃掉所有好處。

3. 意外的甜頭:訪日遊客爆滿,地方也賺到

還有個很多人忽略的好處——インバウンド。
2025年上半期訪日遊客消費4.8兆日圓,已經超過去年全年一半。京都的町家旅館一晚5萬日圓,歐美客還是搶破頭。成田機場國際旅客破紀錄,地方都市也開始賺錢:北海道滑雪、沖繩潛水、九州溫泉,全靠「便宜日本」吸引人。

但這也是雙刃劍。遊客太多,京都公車塞車,富士山爬不動。2025年開始,各地收「入山稅」「住宿稅」,遊客開始抱怨:「日本也沒那麼便宜了。」

4. 日銀夾在中間,高市政府想寬鬆,市場怕通膨

植田日銀總裁10月30日決定會又不升息,政策利率維持0.5%。理由?「美國政府關門,數據看不清。」但市場都知道,高市首相上台後喊「擴張財政+寬鬆貨幣」,日銀獨立性被考驗。

財務省已經口頭干預好幾次,但效果有限。2025年日圓如果再破160,介入賣美元的機率大增。但根本問題是日美金利差:美國4.5%,日本0.5%,資金就是往美國跑。

那投資人該怎麼辦?

短期(到2026年):日圓貶值還會繼續。買日本出口股(汽車、機械、電子)、旅遊相關股(JR、ANA、旅館REIT),大概率賺。
中期(2027年後):如果日銀開始認真升息(市場預測2026年底1%),日圓會反彈。這時候換日圓債、房地產不錯。
長期:日本人口老化、生產力低,日圓長期趨勢還是弱。但弱勢日圓讓日本資產對外國人永遠「打折」,這就是最大的投資機會。

日圓貶值不是毒藥也不是萬靈丹,是一把手術刀。
用得好,能切掉日本經濟30年的死肉(通貨緊縮);用不好,就傷到老百姓的錢包。
2025年的現在,這把刀還在醫生(日銀)手上,但病人(日本經濟)已經開始喊痛了。

投資人記住:別All in一方,兩面都要押注。這才是真正的「兩面刃」投資術。

(參考資料:財務省、厚生勞動省、日本銀行、經團連、旅游廳、2025年11月最新公表數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