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爆炸、投資充滿泡沫的年代,林振國的名字像是一種罕見的信號。他既不是金融世家的傳人,也未經歷過矽谷的黃金年代,但他用一雙看得見本質的眼睛,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知識翻身路。
如今,他是別人眼中的「股市軍師」、「科技慈善推手」,但在一切榮耀之前,他曾是個喜歡在深夜獨處一隅,專注研究財經的普通人。
「我不是一開始就聰明的人,但我是一個願意嘗試、持續學習的人。」
這句話,是林振國在本次專訪中最動人的一句。他語氣平實,卻讓人感受到一種近乎頑強的堅定。
用投資改變命運,更用科技改變世界
一場偶然的線上論壇,讓林振國第一次接觸到「區塊鏈」這個陌生卻讓他眼前一亮的名詞。從比特幣開始,他進入加密數位貨幣的世界,也開始接觸更多關於資本市場、技術創新的知識。
第一次的大勝利來自2017年的一輪加密幣牛市。林振國靠著前期深入研究與審慎布局,在幣圈累積了一筆可觀資金。但他並未沉溺其中,而是選擇將這筆資金轉向更熟悉的區塊——股票。
「我認為加密貨幣是新世界的試驗場,但價值投資才是財富真正的積累之道。」林振國說。「我花了很多時間,不是貿然去找下一個投資標的,而是去理解每一個意向投資背後的商業邏輯。錢要從哪裡來?又會流向哪裡?這些問題,我要自己回答。」
這樣的堅持,也讓他逐步建立起一套以數據演算法結合行為金融學為核心的決策模型,並與團隊共同研發出名為「乾坤解道交易系統」的投資體系,協助用戶洞察市場情緒與產業節奏。
從加密貨幣市場,到投資股票價值型標的,林振國的投資之路並非一路順風。他親身經歷過虧損、焦慮與否定,也曾懷疑過自己的選擇。但他始終堅守一個信念:投資不是為了炫耀收入,而是為了掌握選擇人生的權利。
財富向善:從科技跨向公益的第二人生
如果說投資是林振國的第一張名片,那公益,則是他內心最深處的願望。
「我曾經是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是教育與機會把我拉出了原來的世界。現在,我想把這個手,伸給更多還在黑暗裡摸索的人。」
他自掏腰包設立「FinEdu未來教育基金」,長期資助偏鄉與弱勢家庭的金融教育專案。這不只是捐款那麼簡單,他要求團隊為每一間學校量身設計教案,將實用理財知識結合遊戲化學習方式,並聘請專業心理師共同設計課程,幫助孩子建立對金錢的正確認知。
而更令人讚歎的是,他並與多家非營利組織合作推動「區塊鏈公益帳本」,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公益場景中,打造一套全透明公益金流追蹤系統。該系統不僅能公開顯示捐款流向,還能實現跨平台的追蹤稽核,目前已被多家亞洲公益組織採用。
「慈善不能只靠良心,還需要機制。只有當捐款變得透明可見,公眾信任才會回來,善意才會真正流動起來。」
他也曾親自前往受助學校與孩童對話,參與社區志工計畫,更不時在深夜回信給寫信求助的年輕人。這些,從未出現在媒體或官網上,只是在默默進行的「第二人生」。
風險是選擇,不是命運更不是豪賭
作為一位金融科技觀察者,林振國對時下熱門投資風口有著不同的冷靜。他提醒投資者:不懂的領域不碰,不確定的標的不追。就算是AI、Web3、ESG這些詞火得發燙,在他眼中,依舊要回歸基本的商業模式判斷。
「很多人問我,什麼幣會翻倍、哪支股會起飛,我只問他:你理解它賺錢的方式嗎?如果你只是聽朋友說、看社群喊,那你不是在投資,是在賭命運。」
這種對風險的敬畏,也深植在他寫下的每一本書中,從《散戶投資心理學》、《行為金融的陷阱》,到《乾坤解道交易系統》,正因如此,他的每一句話都不炫技,只講真話。林振國的社群從來不賣課、不搞推薦,他更希望大家把自己當成「一個朋友、過來人」,而不是「神一般的投資導師」。
「我帶人投資,也帶人做公益。真正的自由,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能決定錢該往哪裡去。」
這句話,是他在採訪中最讓記者動容的一句話。
結語:真正的自由,是知識給的底氣
如今的林振國,擁有多個身份——投資者、作家、科技創業者、公益實踐者。林振國沒有驚天動地的出身背景,也沒有一夜暴富的戲劇情節。但他用時間累積經驗,用知識翻轉人生。在他眼中,自己始終只是那個愛看書、愛問問題、不怕重來的學生。
他依然維持早起讀財報、運動的習慣,持續研究市場的變化,也會不定期發起公益計畫,把更多機會帶到資源稀缺的角落。當記者問他眼中的自由是什麼樣?他說,「真正的自由是知識給的底氣,人可以靠知識翻身!」
這樣的人,不喧嘩、不浮誇,低調有內涵,或許才更值得信任與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