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還是有用的,高等教育減緩認知老化

芬蘭赫爾辛基—最近一項針對芬蘭九旬老人認知健康的研究表明,較高的教育程度可能對認知衰退產生持續的保護作用,甚至在高齡時期也是如此。這項發表在 PLOS One 期刊上的研究對一群人群進行了近五十年的跟踪調查,觀察了中年和老年心血管危險因素、教育程度與90歲及以上人群認知能力之間的關聯。

研究結果表明,高等教育與所有指標中更好的認知表現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受教育年限較長的參與者在語義流暢性、即時回憶、延遲回憶和綜合認知得分方面始終表現出更高的得分。這與先前針對年輕族群的研究結果一致,並強化了教育有助於終身維持認知韌性的觀點。

這項研究納入了來自芬蘭老年雙胞胎隊列的96名90-97歲參與者,使用了48年來收集的數據。研究人員透過1975年、1981年、1990年以及2021-2023年進行的問卷調查,評估了各種心血管危險因子,包括血壓、體重指數 (BMI)、體力活動和膽固醇。教育程度為受訪者自我報告。 90歲以上人群的認知功能是透過語義流暢性、10個單字清單學習任務的即時回憶和延遲回憶以及綜合認知得分來衡量的。

赫爾辛基大學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 (FIMM) 的 Anni Varjonen 及其同事進行了回歸分析,以確定失智症風險因素如何預測90歲以上人口的認知能力,並校正了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追蹤時間和APOE基因型。

有趣的是,研究也揭示了教育與血壓之間複雜且略顯矛盾的關聯。中年時(1975年)報告患有高血壓的個體,在語義流暢性、即時回憶和延遲回憶測試中的得分顯著高於當時血壓正常者。他們的綜合認知得分也較高。相反,高齡時(2020-2023年)患有高血壓的個體,在語義流暢性和綜合認知得分上得分較低,但在即時回憶和延遲回憶方面得分則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人員指出,中年高血壓與高齡時認知能力提升之間的意外關聯可能受到諸如早期使用降血壓藥物等因素的影響,而這在中年高血壓族群中很常見。這些發現也可能反映了小樣本中的反向因果關係或選擇偏差,尤其是考慮到20世紀70年代的芬蘭,人們對高血壓的認識程度較低,這可能導致錯誤分類。

其他心血管風險因素,例如體質指數 (BMI)、體力活動、膽固醇水平以及心血管風險因素、老化和失智症 (CAIDE) 評分,並未顯示出與 90 歲以上人群認知能力的顯著關聯。這表明,雖然這些因素對年輕老年人的失智症風險至關重要,但它們在認知健康方面的作用在高齡者中可能有所不同。

教育-職業評分是反映認知儲備的指標,反映了終身處於智力要求較高的環境中,也與 90 歲以上人群的所有認知指標呈正相關。這進一步支持了持續的智力投入可能增強抵禦年齡相關認知衰退的能力這一觀點。

研究承認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樣本量小和統計檢定力有限,因此需要謹慎解讀研究結果。 “健康倖存者效應”,即活過 90 歲的人通常擁有更好的健康狀況,也可能影響研究結果,並可能導致虛假關聯。

儘管有這些局限性,這項研究透過提供來自一個獨特群體的長期追蹤數據,有助於理解認知老化。教育對90歲以上族群認知的持續保護作用凸顯了其作為促進認知健康的可調控因素的重要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