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人工智慧的聽診器正在革新醫學診斷,協助醫護人員在短短幾秒鐘內檢測出三種主要心臟疾病。這項技術能分析心跳聲及血流中的細微差異,並同步快速記錄心臟活動(心電圖),遠超過人耳可察覺的範圍。
21世紀的聽診器
傳統聽診器自1816年誕生以來形制幾乎未變。而今,科研人員將其升級,將原有胸件更換為一張撲克牌大小的數位設備,貼在病人胸口即可收集心電圖數據,並以麥克風記錄心臟血流聲音。這些資料即時上傳雲端,由受數萬人數據訓練的AI分析——只需15秒就能給出心臟衰竭、心房顫動或心臟瓣膜病的檢測結果。
英國國立心肺研究所的 Bachtiger 博士說:「令人驚嘆的是,一台智能聽診器只需15秒檢查,AI即可快速產生是否有心臟衰竭、心房顫動或瓣膜病的檢測報告。」
這項突破尤為重要,因為目前多數心臟衰竭病人僅在急診—病情嚴重時—才被診斷出來。僅在英國,心臟衰竭影響超過一百萬人,七成病例是急診住院時才被發現。
由加州 Eko Health 公司生產,該AI聽診器獲得美國 FDA 認證,部分英國基層診所已經導入使用。臨床數據顯示,其用於偵測心臟射出分率低(心臟衰竭的重要徵兆)時,靈敏度達85%,特異性為70%。
臨床驗證與未來推廣
這項於200多家倫敦基層診所完成的臨床試驗(TRICORDER 研究計劃),檢查了逾1.2萬名疑似心臟疾病患者。結果顯示,使用AI聽診器的診所,心臟衰竭診斷率較傳統方式高2.33倍,心房顫動發現率高3.5倍,瓣膜病發現率接近2倍。
然而,研究也發現推行挑戰——約70%收到聽診器的診所一年後未再持續使用。研究人員強調,必須設法將該技術整合進日常行醫流程,以便長遠推廣。還有三分之二被AI指示有心臟衰竭風險的病人,後續檢查未被證實,但專家認為該技術有助早期識別原本易被忽略的高危患者。
專家評論與後續推廣
英國心臟基金會臨床總監Babu-Narayan博士評論:「這正是200年前發明的簡樸聽診器,能被升級至21世紀的典範。」「我們需要這樣的創新,早期發現心臟衰竭,避免等到病人生病住院才來診斷。」
研究團隊計畫將該聽診器推廣至威爾斯、南倫敦和尚西塞克斯郡的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