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依賴和極端氣候 恐影響中國減碳計劃

曾經因為霧霾而深感頭痛的中國為自己設定一個雄心勃勃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宏偉計劃,那就是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然後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對於一個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中國向國際間承諾的減碳計劃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中國迄今為止對煤炭的過分依賴以及接連遭遇極端天氣災害,卻有可能阻礙北京按期實現它為自己設定的減排目標。

颱風“杜蘇芮”上週肆虐北京、河北和黑龍江等地,導致嚴重洪澇災害、財務損失和人員傷亡之前,中國政府曾為因應長時間的極端炎熱天氣而急劇增加了各地用電需求。

獨立研究機構“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研究員沈欣怡(音譯Shen Xinyi)向《國際財經時報》表示,炎熱的天氣對中國經濟產生“深刻”的影響。

在持續高溫天氣急劇增加用電需求的狀況下,中國多省市開始實施供電配給,高溫天氣也導致物資運輸延誤,從而給公司增加了額外的成本。

根據法新社的報導,北京正在加緊建設新的煤電廠,以應對越來越高的用電需求。但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沈女士認為,這將“對中國向低碳過度構成嚴重的障礙,並將最終導致相當多的資產遭到廢棄”。

法新社引述沈女士的話說,建造新的煤電廠將使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承諾趨於復雜化並增加其財務成本。她認為,加速能源過度並放棄用煤會有所幫助,但“要實現巴黎氣候協定規定的目標卻應該早日實現碳達峰”。

沈欣怡認為,中國通過發展風能和太陽能在使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確取得重大的進展,但是中國政府卻並未說明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之後,如何具體向2060年的碳中和過度的計劃。

海外發展研究所(ODI)全球風險與抵禦能力部主任麗貝卡·納丁(Rebecca Nadin)也向《國際財經時報》表示,中國對煤炭的依賴其實並不是其抵御氣候變化努力過程中唯一的障礙。氣候變化正在改變中國全國各地的天氣狀況,而且改變的幅度不完全一致。

“毫無疑問,中國有應對氣候變化和解決越來越嚴重環境惡化的強大動力,”納丁說。她指出,中國在1980年度末期就已經意識到它是最容易遭受氣候變化傷害的國家之一。但中國又不是一個社會經濟發展完全同步一致的單一群體。

中國人口疏密不一的廣泛佈局和地形地貌的千差萬別意味著各地的氣候條件完全不一樣。中國的氣候風險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對不同地區民眾的影響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納丁指出,由於中國各地區發展不平衡,而且不同地區的氣候變化也不盡相同,“一種尺寸套用所有人”的辦法顯然不合適。她認為,中國政府的減碳承諾只有被納入中國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以及城市化政策之中才會有意義。

上個月,在拜登總統氣候特使約翰·克里(John Kerry)訪華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表示,中國將設立自己的碳排放目標,而克里則呼籲中國加快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

來源:VOA記者 松仁

發佈留言